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创新创业专区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双创建设持续深入 科技创业风起云涌
发布日期:2019/6/25 10:06:44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全国在孵企业和团队62万家,其中,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20.6万家,同比增长17.7%。2018年,在孵企业和团队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其中,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超过65.6万件,发明专利10.6万件

      全国在孵企业和团队62万家,其中,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20.6万家,同比增长17.7%。2018年,在孵企业和团队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其中,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超过65.6万件,发明专利10.6万件……

 

  在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在杭州举行的2019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对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的内容越来越实,技术越来越硬,双创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全国各地创新创业活动异常火爆,众创空间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热潮。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创业活动也从火爆进入理性阶段,并逐渐走向深入。对于更多的创业者而言,草莽创业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硬核科技”和综合实力的较量,是如今更为看重的创业因子。

 

  “创新创业已经不断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呈现‘以科技为引领、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说。通过对2018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统计发现,持有发明专利的企业接近70%,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代表的双创工作正在加速新旧动能转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科技引领双创升级

 

  青岛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成功孵化出海通机器人公司,推出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机器人电控软件平台、多模式导航系统及系统控制平台,填补国内空白;广工大研究院“高清晰图像和海量信息传输芯片设计”项目团队,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产品大多应用于世界一流公司……

 

  如今,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正在向着质量提升转变,一批科技型创业团队和产品脱颖而出。

 

  在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的浙江省,双创升级的轨迹更加明显。作为创业先锋阵地,浙江省曾先后涌现出以鲁冠球、宗庆后、马云、李书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创新的带头人。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感召下,浙江省出现了以浙大为代表的高校系、以创二代和新生代为代表的浙商系,与阿里系、海归系等共同组成了创业创新“新四军”,引领着区域双创阔步前行,并成长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新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分别达1万多家和5万多家。

 

  科技创新在引领创新创业上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在内的双创加快发展,成为培养企业家精神、发展新经济、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阵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主要的指标稳步提升,全国技术成交额达到1.78万亿元,国家综合能力提升到世界第17位,创新和创业良性互动的态势更加明显,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同时促进创新。去年新设的企业1.84万户,市场主体的总量突破1亿户,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加快释放。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表示,科技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效率优先、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对接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科创企业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的质量。

 

  双创载体质量持续提升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创业向质量提升转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一批专业化、品牌化众创空间的诞生。

 

  在上海,这座活力之城,以“莘泽”“苏河汇”为代表的品牌化众创空间,宝武集团、中科院微系统所为代表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是创业者圆梦的乐园。

 

  在北京,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一批最早入局的新型孵化平台也已经成为品牌化的众创空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与智能硬件众创空间、北大科技园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平台等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不断涌现。

 

  2018年,科技部启动第二批专业化众创空间遴选,共有33家纳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总数已达50家。品牌化、专业化孵化平台大量涌现并发力,为我国企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创新创业载体都在向着专业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孵化载体的孵化质量持续提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众创空间的数量达到695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849家,2018年当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企业62万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量达到65.7万件,拥有发明专利数量12.5万件,参与创业和实现就业人数超过395万人。

 

  依托创业孵化载体的发展,贫困地区的创业就业也被很好地带动起来。如,贵州省在大扶贫领域布局建设县域孵化载体50家,服务于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科技创业氛围更浓

 

  创新创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创新创业者更加注重科技创业,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引导科技创新创业,使得科技创业氛围持续浓厚。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众创空间中大学生、科技人员创业等高层次创业团队和企业18.7万个,同比增长16.5%。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创新中心、科技资源开放平台齐头并进,寒武纪、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8.1万家。

 

  为充分引导科技创业,各地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如,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出台《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并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铺开,95项审批分别采取取消、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等5种改革方式,以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办事。

 

  2018年11月10日起,全国开始对第一批上百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照后减证”。数据显示,普及推广“照后减证”,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至8.5天。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1.8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户,总体仍保持高位。

 

  全孵化链条逐渐形成 区域协同创新活力迸发

 

  经过几年的发展,创业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全周期孵化服务生态的打造成为重点工作。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技部在国家层面推动建设41个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生态试点,全国75%的省市将创业孵化链条作为重要工作推动,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生态链条。

 

  “双创”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部分城市将“双创”作为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腾笼换鸟”。如,北京市利用腾退闲置土地改造升级建设众创空间,将北京3501服装厂、北京皮鞋厂等腾退空间改造成众创空间,优化了市区经济结构。

 

  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是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最高阶段,在地方推动“双创”发展的过程中,跨区域的协同发展也正在成为新趋势。

 

  目前,京津冀地区共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243家,占全国总数的10.5%。三地通过举办京津冀协同推进“双创双服”座谈会,并依托北京、天津、河北等孵化协会,促进京津冀三地创新创业资源共享。

 

  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创业基础雄厚,拥有1680家孵化载体,占全国总数14.2%。该区域成立泛珠三角区域孵化联盟,开拓了大湾区孵化交流空间。其中,深圳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积极促进华强集团与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对接合作,拓展深港科技合作新空间,设立创客创业和个人创客项目资助计划,予以最高50万元资助,极大吸引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将双创建设继续引向深入 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

 

  “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双创”工作提出的要求。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业企业生存困难等新挑战,如何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与科技融合,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对此,陈晴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聚焦国家区域战略。围绕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双创”平台,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培育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围绕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创新资源和网络,营造良好宜居宜业环境。

 

  二是进一步提升创业孵化质量。完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优胜劣汰制度,加强对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动态管理,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培育品牌化、专业化孵化载体,为创业成长提供赋能平台。

 

  三是进一步加强创业企业服务。探索建立科创板与创业孵化的对接机制,引导优质孵化企业上市。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基金(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财政资金支持“双创”载体,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为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四是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对就业的缓冲、消解功能,引导优质孵化器承担政府部分相关公共服务事务,给予大学生创业群体帮助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面向港澳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吸引青年创业就业。完善开放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来华创业就业。

图片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