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机构新闻 >  正文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变身创新一条街
发布日期:2013-12-09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里不仅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的诞生地。

  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里不仅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的诞生地。

  近30年时间过去,“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今它是否依然是引领中国科技创新的“风向标”?近日,记者来到昔日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今日的中关村西区一探究竟。

  草根创业者的“摇篮”

  位于海淀大街1号的海淀一号楼被看作是当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起点。

  “这座大楼是中国第一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所在地。”北京中海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岐介绍,现在这里已经变身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成为创新创业者们追逐梦想、放飞希望的聚集地。

  踏上海淀一号楼的5层,遇到的都是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来自不同的创业团队。他们给记者展示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产品和技术:用灯光就可以将博物馆展品所有信息传递到手机终端,能自动清洗玻璃外墙的机器人,把手机放到包里就可以自动充电的智能提包,在透明的玻璃窗或汽车车窗上贴上一层特殊的膜,就可以进行多媒体显示暨动态影像广告播放……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些项目今年才入驻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孵化,现在大多已经接到了订单。

  张岐介绍,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原创的早期创新创业者,目的是要让这里成为海淀区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验田。

  据了解,作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管理单位,中海投资管理公司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国有企业。“我们要充当政府职能市场化的桥梁,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政策、信誉及人才等多方资源。”张岐介绍,“目前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已聚集产业技术和产业服务两类要素的多家单位,包括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华南家电院以及国家新媒体联合实验室、新媒体协同创新中心等。”


  实际上,在中关村西区,像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这样专门为草根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创新型孵化器,还有车库咖啡、3W咖啡、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

  位于海淀西大街70号的3W咖啡,从外面看,只不过是一家装潢时尚的咖啡馆。不过仔细观察一下门前的牌匾,发现“3W”下还有一行小字:这就是互联网的圈子。

  走进3W咖啡就会发现,这里只有一层是喝咖啡的地方,二层是创业企业举办交流活动的场地,三层则是孵化器。据孵化器负责人关磊介绍,很多创业者开始是没有能力开公司的,3W咖啡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他们提供办公场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等服务。

  “虽然这个孵化器只有600平方米,但是现在已经有19个创业团队在这里。”关磊介绍,迄今已有2个创业团队从这个孵化器毕业。

  “为什么喜欢在中关村西区创业?”记者问。

  “在这里,我们可以遇到很多天使投资人,还有很多同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可以方便交流分享经验。”3W咖啡孵化器里一位创业者这样回答。

  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兴起

  创新型孵化器不断涌现,草根创业者“扎堆”,创新创业气氛浓厚,这些新变化是近年来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所带来的。

  2009年以前,中关村西区一直是全国最为著名的电子卖场,几乎每天这里都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中关村西区协调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一川介绍,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海淀区政府开始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通过政府引导、空间置换等方式,腾退了鼎好大厦、海淀一号楼、第三极大厦等7座大厦约57.26万平方米的空间,建设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中国技术交易大厦、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等一批创新要素载体,吸引了创客空间、海银资本孵化器、创新工场、清华科技园(西区)等创新要素类业态,形成了科技金融、科技研发、科技中介、企业总部、高端人才服务、新技术展览展示等六大功能区。

  “商业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从近50%缩小至不到20%,批发零售业占法人单位总数从66%缩小到41%。”田一川总结这几年来的变化时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包括电子卖场在内的传统零售业都遇到了很大的冲击,现在来看,当初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是非常及时且有远见的。

  孙秀莲经历了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过程。2001年开始,她在鼎好大厦租了几平方米的柜台销售投影仪设备,有一年曾赚过上百万元。

  “那时每个中关村电子卖场都生意火暴,每天客流量很大。”孙秀莲回忆,2009年中关村西区刚开始调整业态时,很多商户还是有疑虑的。经历了几番痛苦抉择后,孙秀莲决定在鼎好大厦A座6层租用2000余平方米展示区,将原来的销售柜台转型成为一家集科研创新、产品研发、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于一体的高端数字音视频软硬件提供商——北京雨辰视美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的雨辰视美,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投影机卖场和高端数字显示技术方案应用推广中心。

  “2013年我们企业的合同额将突破2亿元。”孙秀莲介绍。

  30年的“变”与“不变”

  从最早的“电子一条街”到今天的“创新一条街”,历经30年变迁,中关村变化的确很大。

  ——30年前的1984年,这里只有40家民营科技企业,大多以售卖电子元器件和电脑产品为主,一年的营业额只有1800万元。1987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只有148家民营科技企业,一年的技工贸收入不过9亿元。

  ——30年后的今天,仅落户中关村西区的大型科技研发类企业就有100多家。以中国技术交易大厦、首都科技中介大厦、中关村金融大厦、中关村PE大厦等楼宇为载体,中关村西区聚集了120家科技中介机构和243家金融机构。

  最近3年,在中关村西区新增的3000余家单位中,93%是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金融业等新兴业态。而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在中关村西区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30年前,“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创业者大多是从大院大所中走出的科研人员。后来随着这里电子卖场的火爆,又吸引了大批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的人。

  ——30年后的今天,大批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年轻人来这里创新创业。截至2013年9月,入驻中关村西区的法人单位中有归国留学人员975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64592人,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有16323人。

  有“变”,亦有“不变”。

  30年前,一批优秀知识分子不畏风险,冲破旧体制的藩篱,率先“下海”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作为中国最早探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技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开创了历史先河,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

  30年后的今天,一批批海归、一批批草根来到中关村西区创新创业,他们有着许多“异想天开”的梦想,也有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敢于冒险的勇气。他们站在全球视野创新,敢于与国际巨头比拼。应该说,他们“敢为天下先”、善于制造神话的精神与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们是一脉相承的。

  “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30年,中关村的精神没有变,并且还将继续传承下去。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