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机构新闻 >  正文
创新驱动发展 昆山高新区生机盎然
发布日期:2014-05-29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互联网
谈到昆山高新区,人们不免会以同处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高新区、杭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等老牌国家高新区来比较,比较来比较去,人们发现,这个进入“国家队”才4年、资历尚浅的“后辈”,与这些年长的“老大哥”们相比

 

  谈到昆山高新区,人们不免会以同处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高新区、杭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等老牌国家高新区来比较,比较来比较去,人们发现,这个进入“国家队”才4年、资历尚浅的“后辈”,与这些年长的“老大哥”们相比,并不逊色。


  与“老字号”国家高新区相比,昆山高新区的优势在于:人无我有,前瞻布局,视创新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以已成气候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昆山高新区加速发展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模具、可再生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小核酸及生物医药六大产业,各个产业皆是亮点,各个产业生机勃勃,使昆山高新区“高”、“新”、“特”发展“三字经”自成一派,在长三角地区的高新区群体中脱颖而出。在整个国家高新区序列中,逐一解析昆山高新区独创的“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三字经”创新驱动发展谋略,其蕴藏的大智慧,跃动人心。   


     创新谋略篇


  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


  主打“三字经”战略  昆山高新区华丽转身


  不在中心城市,缺乏科教资源,规划面积仅1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万,与中关村、东湖、西安这些高新区中的“老大哥”、“巨无霸”比起来,昆山高新区块头太小、体量“袖珍”、禀赋一般。


  然而,作为首个获批设在县域的国家高新区,却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流、要素流、技术流的强磁地带。即使是在整体经济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3年,昆山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1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64%、50%。


  引种子:链式发展的源头


  8年前,梁子才在昆山创办“瑞博生物”时,周围还是一片荒田。没有高校,没有人才,没有研发条件,而这些都是科技企业必备的要素。


  “由于小核酸技术刚刚兴起,相比生命科学其他专业,中国与产业前沿距离并不远。” 身为国家863项目主持人,梁子才的观点与昆山高新区一拍即合——这个项目与昆山“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高度契合,这是昆山和企业共同的机遇。


  然而,仅建一个国家级实验室需要启动上亿元资金,企业初创没有能力。于是,一个政府、清华科技园、瑞博生物共同投入共建实验室的模式形成了,企业此后还将持续得到政府的支持。


  清华科技园利用自身资源邀请到了领域内著名专家到昆山进行科研,此后相关人才、关联企业陆续汇聚。小核酸产业基地挑选确定10家高质量的企业,每家企业除了获得公共实验室等支持外,入园时还可以得到昆山市政府100万元的引导资金无偿支持。


  这样,一个以小核酸为核心的高科技创业园区具备了规模,显现出聚集效应,形成互动环境。现在,瑞博生物已发展成行业内国内领先的企业,该公司抗视神经病变和抗青光眼小核酸将进入临床,后续抗肝病的药物等也已全面推进,未来有望产生过百亿元产值。


  昆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提出——发展一个产业,吸引一批领军人物,通过实践,我们调整了思路,现在提出——吸引一个领军人才,带动发展一个产业。”


  “引进一名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昆山高新区的链式发展路径清晰可见。新一代电子信息、模具、可再生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大大增强了园区的综合实力。


  而缺乏创业人才的先天不足,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截至目前,昆山高新区拥有24名中央“千人计划”领军人才,省市 “双创”人才和团队70个,拥有海外留学归国人员400多名。昆山正成为创新人才聚焦的又一个“罗马”。


  建苗圃:定制平台载体


  上月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电子展上,维信诺发布了其自主开发的高分辨率OLED像素排布技术,这项技术已在4.3英寸AMOLED显示屏上完成了验证,标志着我国AMOLED自主创新实现了重大突破,高分辨率显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业内自动化领先的企业,华恒焊接自主研制的机器人单元“昆山一号”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入工业应用的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其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优势。


  无论是维信诺,还是恒华焊接,以及小核酸、大压机等一批高成长性、在国内形成带动效应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成长背景——来自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


  清华的优质创新资源、启迪控股的创新商业模式,组成了清华科技园先天优势,与昆山独特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结合,其平台载体功能就产生了“化学反应”。据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副总经理李小忠介绍,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创立10年,引进了100多家企业,孵化毕业企业20多家,走出了4家上市公司。


  “在支持企业创新的同时,园区自身也要不断创新”,李小忠描绘园区蓝图时说,“从孵化器,到科技园,再到科技城,园区的功能和定位都要升级,只有将金融、地产、实业组合在一起,才能最大地效率配置园区的资源。”


  优质的平台载体,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苗圃”。而“建苗圃”,则是昆山高新区的发力点——依托清华科技园、昆山工研院、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载体,成立运作新型平板显示、小核酸生物技术、工业和智能机器人、感知技术等研究所,建成机器人研发楼、小核酸研发实验楼,建设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新能源检测中心、华测生物检测等公共平台……各类科技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加速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根据企业成长不同阶段,昆山高新区为其定制了不同的培育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孵化器,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进加速器,成熟型企业则直接落户园区。


  育森林:宜业先宜居


  走在昆山高新区,浓密的林荫,整洁的马路,现代的建筑,规划有序,环境宜人。


  靠什么发展产业?人才。靠什么留住人才?除了创新创业的机会,还要建设宜业宜居的城市。


  “人不是会工作的机器”,昆山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云飞告诉记者,城市品味和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便捷的城市配套,齐备城市功能,更加成为一个地方吸引力、附着力所在。


  “高新区作为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载体,与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昆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杜立新认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先开发后生活,科技产业是先生活后开发的,不应该只简单地建一个“产业孤岛”式开发区,而是要把开发区当成一个城市来经营。因此,我们在这里造好优美环境,自然能引来“金凤凰”。


  开放包容,是很多来这里创新创业者对昆山的突出印象。“美国工业村”、“欧洲工业村”、众多的台资企业、大量外来人口的导入,使昆山融入了移民城市共有的宽容文化,三甲医院、国际学校、图书馆、15分钟健康圈等,改善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异乡人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环境不仅包括硬件,软件更加重要。王云飞说,“软环境怎么营造?园区该做什么?我们的做法是:只服务,不插手,多帮忙,少添乱,只在需要时出现。除了在环保等方面采取必要的监管,不给企业增加评比、检查之类负担,给企业充分的空间。但是在企业出现劳资纠纷、企业招工难等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园区会尽全力协调解决。”


  配套环境、政府服务构成的创业环境是昆山高新区发展新兴产业的最大吸引力。甚至有企业创造了从考察到落户只用了24小时的例子。这种环境和土壤的形成,为“产业森林”的成长提供了优渥条件。


  由过去单一的“经济体”转向产业和城市融合的“科技新城”,以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定位,昆山高新区开启了“二次创业”,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工业经济向智慧经济,从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的“三个转变”。


     创新活力篇


  亩均投资强度407.9万元


  昆山高新区“寸土寸金”


     以占全国不到九十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一强的经济总量,每亩投资强度达到407.9万元,昆山高新区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含金量”,取得了“寸土寸金”的效益,这得益于其大幅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


  由中央“千人计划”人才张乃千及其团队创办的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试生产。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该公司在国际上都首屈一指,引领我国无线通信和半导体两大产业的发展。能讯落户昆山高新区不到3年就投资3.8亿元建成了我国首个氮化镓电子器件规模生产工厂,像能讯这样的投资强度高、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大的企业,近年来密集落户昆山高新区。


  昆山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县级市,因制造业发达有“世界工厂”之称。为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昆山高新区通过引进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孵化科技项目、兴办高新企业、带动新兴产业的链式发展思路,为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成熟型企业,制定了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直接落户的分类培育方式。


  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企业,昆山高新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目前,由新一代电子信息、可再生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构成的产业格局优势开始显现。


  自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昆山高新区累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各级各类研发机构超300家,获批国家863、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国家项目超50项,培育了维信诺、弗尔赛等创新型企业,累计专利申请3.8万件、授权2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7件,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3.2%。


  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顺应规律,发现机遇。作为第一个设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昆山高新区思路始终清晰——把握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三大机遇”,形成改革开放、城乡一体、创新发展“三大格局”,走出改革突破的率先发展之路、接轨国际的一流园区之路、孕育创新的科技新城之路、集约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全力打造创新型园区升级版。


  创业者永远是年轻


     在坐落于昆山高新区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的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一台3D打印机正在“吐丝”。这款目前市场销量最大的国产UP,体积与传统的打印机无异,操作也并不复杂——工作人员把笔记本电脑通过USB接口和打印机连接,用专门的制图软件输入一个卡通三维图形,打印机就开始工作了。“耗材”是一卷ABS塑料线轴,在打印喷嘴200多度的高温下,塑料线熔化成细小的微滴,随着喷嘴逐层“堆砌”,一个小时后,一个卡通机器猫“出炉”了。


  “这样的桌面3D打印机去年销售了上万台,主要市场在国外,每台价格在1000美元以内。”头发花白的颜永年边说边递上自己的名片,清华大学教授、董事长两个身份并列其中。


  75岁,在很多人看来,早已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尤其对颜永年这样一位知名专家来说,更是应该享受成功和荣誉的时候,可他却选择做一名创业的“后来者”。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3D打印技术的专家之一,颜永年直到2012年在昆山创立自己的公司前,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学上。早在1990年前后,他就在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内首个快速成形实验室,建立了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形中心,并取得了领先的成果,有人将他称为国内“3D打印第一人”。


  “当教授、搞科研,最关心的是申请课题、完成课题、通过评审,但是做企业必须要考虑产品的定位、公司的发展,要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两种工作目标不同,都有价值,只是我现在更想把自己的技术优势变成市场优势,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颜永年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十分审慎,“不过,在课堂上我是教授,做公司我还得学习。”


  “3D打印不算是新事物,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已经提出40年了,只是市场一直做不大,随着产业升级、需求牵引、技术突破,这些年市场增长很快,现在达到20亿美元的容量,未来会增长到100亿美元。”颜永年介绍,除了记者看到的非金属材料的打印外,还有金属打印,就是把金属粉末直接融化、烧结、烧覆,做出结构复杂的金属零件,能够解决很多目前制造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应用在模具、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很多关键领域。


  “3D打印和数控机床一样,都是制造业的革命性成果,但一个是增材制造、一个是减材制造,他们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不是替代的关系。”颜永年肯定地说。


  虽然创业刚起步,但技术已经过市场检验。广东一家制造企业接了一份优质订单——为国内某大型汽车企业制造发动机主要部件,由于发动机缸体和缸盖内部结构复杂,依靠传统的设计制造方法,仅制造铸造模具、修改模具就需要近半年的时间,而且发动机内部存在多处自由曲面,采用传统方法制造很难保证曲面精度。这家企业采用了颜永年研发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技术,总共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大大缩短了新品开发时间,并且节省了成本。这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也展示了3D打印的巨大潜力。


  “现在企业金属3D打印平台已经建成,正在调试。”颜永年说的是计算机集成激光增材成形制造平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4000w和10000w的L-SS平台,“3D打印真正实现工业应用至少还有10年的路要走,这也是创业的黄金期。”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