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人物访谈 >  正文
刘泳:孵化器事业“百花齐放才是春”
发布日期:2014-09-11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互联网
作为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泳带领其团队在短短10年间建成30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载体。他所建立的汇龙森孵化器经历了从物业型孵化器到专业型、投资型、产业链型孵化器的蜕变升级,成为创新要素的聚集者、产业链要素的缔造者。

  作为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泳带领其团队在短短10年间建成30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载体。他所建立的汇龙森孵化器经历了从物业型孵化器到专业型、投资型、产业链型孵化器的蜕变升级,成为创新要素的聚集者、产业链要素的缔造者。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今年48岁的刘泳是京城孵化器领域一个低调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作为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泳带领其团队从零起步,在短短10年间建成30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载体。他所建立的汇龙森孵化器经历了从物业型孵化器到专业型、投资型、产业链型孵化器的蜕变升级,累计孵化企业近1300家,毕业企业43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近年来每年为地方贡献税收达5亿元,成为创新要素的聚集者、产业链要素的缔造者。



  刘泳表示,25年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质量、机制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他个人直观感受最深刻的是整个社会对孵化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在提高。目前,孵化器已从一个陌生的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随着政府对孵化器的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建设孵化器的热情持续高涨。



  “这种根本性的观念变化,对孵化器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刘泳说。



  “误打误撞”建设民营孵化器



  如今担任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联盟秘书长的刘泳,10年前还是一个“误打误撞”进入孵化器领域的新兵。



  2002年,刘泳从海南来到北京,接手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由德国人留下的烂尾楼,拟改造后出租。改造过程中,刘泳从几个从事科技领域工作的朋友处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实施办法》(简称“38号文”),其中提出“大力扶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经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及其孵化项目,在基地内生产经营所缴纳的各项税收的地方收入部分,从1999年起3年内予以先征后返,其返还的部分建立创业基金,用于资助基地内新办科技企业的注册资本金”等一系列扶持孵化基地建设的政策。



  “为此,我找到当时还在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任职的颜振军、张涛,了解孵化器的概念以及政府对民营企业建设孵化器的态度。”刘泳回忆,颜振军、张涛听到他的这个想法后,都当即表示支持。这对刘泳无疑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当时,北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政府主导型孵化器,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孵化器还属凤毛麟角。刘泳也由此成为民营孵化器建设的领先者。



  随即,项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在大楼改造过程中,还发生了几件令刘泳记忆深刻的事情:那时候,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带着“中国孵化器之父”拉卡卡一行来到汇龙森孵化器工地的临时办公室,传授美国孵化器建设经验,并对汇龙森孵化器的建设给予了很多指导与建议。



  “孵化器还没有运行就得到这样的指导,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刘泳说,在投身孵化器事业后,他先后得到多位贵人相助,这也是汇龙森孵化器能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2003年,汇龙森孵化器一期开园。在开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汇龙森孵化器就出现了爆满,许多企业想进但进不去。当年,汇龙森孵化器累计吸引投资超过29.2亿元,孵化企业产值超过30亿元,孵化企业税收达到4650万元;各项指标均达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各类知识产权累计100多项。2003年年底,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2004年汇龙森孵化器新建了一个4.8万平方米的园区,并于2005年竣工投入使用。2008年,汇龙森孵化器又兴建了第三个园区,园区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



  经过10年的发展,汇龙森孵化器现已拥有近30万平方米的园区,累计孵化企业近1300家,成功毕业企业430多家,成为北京南部新区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摇篮和未来旗舰式企业的承载地。



  做产业链要素聚集者



  10年来,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汇龙森孵化器内部也在不断调整升级,经历了从单一物业型孵化器向专业型孵化器、投资型孵化器再到产业链型孵化器的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更加坚定了孵化器转变发展方式的信心,并证实孵化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是创新要素的聚集者,是产业链要素的缔造者。”刘泳说。



  在汇龙森孵化器所在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北京市60%左右的生物医药企业。汇龙森孵化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并投重金建设了汇龙森公共实验中心,包括生物技术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和中试工艺研究平台三大服务平台,开放供生物医药企业使用。该平台的建立不仅降低了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本,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企业入孵汇龙森孵化器,并由此进一步提高了产业聚集度,促进了企业协同创新。另外,汇龙森孵化器还从合作的企业中不断筛选合适的目标源,进行创业投资。



  刘泳透露,由于汇龙森孵化器在生物医药平台建设方面的专业深入,今年北京市经信委将一个推动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委托给汇龙森孵化器负责实施。此外,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汇龙森孵化器也在构建相关公共服务平台。



  在专业型孵化器的发展过程中,汇龙森孵化器先后投资5000万元进行专业技术支撑平台以及综合商务平台的建设,努力为企业提供生物医药、新材料、IT信息、投融资、创业培训辅导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力求以高质量的孵化服务培育在孵企业。



  “我们在一步步的摸索中发现,通过孵化器可以有效实现一个领域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市场化运作的一条龙式发展。孵化器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专业型孵化器到投资型孵化器,再到产业链型孵化器的转型。”刘泳说。



  通过对孵化企业的精心服务,目前汇龙森孵化器共培育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拟上市企业3家。仅去年,汇龙森孵化器在孵企业就吸引风险投资达4.5亿元。目前,汇龙森孵化器共有海外学人158人,其中中央“千人计划”人才9人,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18人,中关村“高聚工程”人才14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海外人才48人。



  期待孵化器百花齐放



  在见证汇龙森孵化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刘泳也感受到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飞速发展。25年来,我国孵化器在数量、规模、质量、机制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今,近1500家孵化器遍布大江南北,6万多家在孵企业蓬勃发展,2011年在孵企业营业总收入近4000亿元,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孵化器大国。



  “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容置疑。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孵化器在各方面的推动下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刘泳说。



  10年前,当刘泳进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时,当时很多人对孵化器并不了解,更多关注的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10年间,汇龙森孵化器从不被了解到受关注,再到获得方方面面的支持。今年,随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办法(试行)》的发布,新一轮政策支持正式出台。



  “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十多家单位在努力完善条件,积极加入到孵化器队伍中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刘泳说,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孵化器在人才聚集、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泳表示,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在政府推动下,利用低成本要素形成的。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驱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孵化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进一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希望各方面能更好地解放思想,加强引导,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孵化器事业中来,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孵化器发展模式。



  “期待未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够百花齐放,让孵化器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摇篮、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刘泳这样表达了他对孵化器未来发展的期许。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