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机构新闻 >  正文
放眼新经济 襄阳高新区创新驱动书写传奇
发布日期:2014-09-24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互联网
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喜讯频传:8项经济数据位居襄阳市第一,让高新区人精神振奋!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襄阳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襄阳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襄阳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0家,新增62家,接近

  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喜讯频传:8项经济数据位居襄阳市第一,让高新区人精神振奋!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襄阳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襄阳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襄阳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0家,新增62家,接近2013年全年新增数63家,新增数量居襄阳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与湖北省所有市州相比,襄阳高新区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让襄阳高新区人动力十足!

  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新引进项目共98个,总投资460亿元。其中,新引进50亿-100亿元项目1个,10亿-50亿元项目11个,65%的项目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家;新引进18个外资项目。98个新引进项目让襄阳高新区人激情澎湃!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襄阳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牢记责任,勇挑重担,经济社会发展逆势飘红,‘进’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升’的态势更加明显,‘稳’的基础不断巩固,‘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德璋看来,位次源于企业竞争力,高度源于产业凝聚力,速度源于政府向心力。在襄阳高新区,一切目标与成果均源于创新驱动力。

  提升创新主体国际势能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精冲件生产基地,主导产品占据国内主流乘用车20%左右市场份额。最近,中航精机又收购了两家德国企业,托管机电系统事业板块,今年中航精机有望跨入百亿企业行列 。

  “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并掌握话语权。”中航精机技术总监杜渐表示。据他介绍,生产轿车座椅调角器,难就难在既要超精密加工到头发丝的1/10,又要高效率批量产出。10年前,该产品的国内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最初,中航精机希望能够与欧洲一家大公司合作,但得到的回答是:30年内,中国不可能出现生产出这种产品的企业。

  “落后受欺啊!”杜渐感叹。2002年,中航精机通过5年时间的自主研发,生产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调角器。如今,他们研制的调角器以每套只有当时外国产品1/10的价格,完全占领了国内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杜渐表示:“我们现在依靠调角器这一核心技术,将产品向外延伸,座椅滑道、电动骨架与调角器捆绑销售,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

  中国粘胶第一品牌、回天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章峰介绍,在高性能工程粘胶领域,跨国企业曾一直垄断国内市场,产品标准也一直由国外企业控制。在这个每年增幅高达40%的领域,回天胶业与国外企业短兵相接,研发的微电子粘胶和高铁用胶夺回了一直由美国、日本企业占据的国内市场。近年来,回天胶业还从国外企业手中抢回了汽车制造业12%、汽车维修业40%的市场份额。

  “创新,不是为了生产更多的东西,而是推新。这是增产型企业和推新型企业本质的区别。”李德璋表示,20多年来,伴随着襄阳高新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形态和内涵也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质”的变化,构筑起新型的经济发展空间,孕育了一批研发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也让这些企业踏上国际竞争舞台的最顶端。

  一项项高精尖成果可以为证。

  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吻,让中国实力划出完美的银河轨迹。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登月,将中国科技制高点镌刻在月球之上。这些都是中国高新技术的集中展示,它所捆绑的中国尖端科技成果,牢牢把握着世界航天技术的主动权。神州飞船、天宫一号、嫦娥三号上至关重要的密封材料都来自同一家单位——襄阳高新区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引进的东西肯定不是当时最先进的,只能逼着自己去做,真正自主研发的东西才能支撑长远。”中国航天技术第四研究院副院长王世英介绍,作为国家863项目的攻坚者,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神州系列飞船,从珠峰圣火到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安全气囊发生器,从航天员生命测试仪零部件再到直升飞机防眩液晶保护膜等,这些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科技成果的背后,是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还有更多的奇迹在襄阳高新区上演。

  追日大道,以民营科技企业追日电器的名称命名。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高压电动机液态软启动装置的诞生地,这项被誉为软启动行业“里程碑式进步”的发明,不仅突破了当时的国际禁区,而且夺回了被欧美企业长期占据的国内市场。

  “襄阳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追日诞生,襄阳高新区创立的产学研创新体系让全国的研发机构为追日所用,使追日的产业、产品不断升级。”追日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追日电器依靠自主研发的有缘滤波先进技术,首创国内大功率并网光伏逆变器和智能充放电装置,使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8.7%,发电量提高10%以上。

  博亚精工是襄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攻克了长期被发达国家控制和垄断的冶金装备、零部件和冶金生产线上的精密设备。博亚精工通过园区产学研创新体系,联手全国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向这一领域发起猛攻。每年开发60多个物美价廉的新产品,并以80%的增长速度,逐步独霸国内市场,同时占领了90%的韩国市场。“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国内外高手同台竞争。”博亚精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硫系玻璃能在漆黑、大雾、浓烟等极端恶劣环境下,利用发热原理探测物体,虽然其商业价值目前不到企业的1%,但是我国国防需要它。在这一领域,我国已经被国外封锁几十年。”新华光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立区,创新兴区,科技兴区,人才兴区。20多年的砥砺创新,让襄阳高新区从一块荒无人烟的黄土岗,蝶变成方圆200公里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知名企业在这里投资创业,茁壮成长,无数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这里问世。被称为世界电网上“珠穆朗玛峰”的 1000千伏变流和800伏直流绝缘子、世界质量最高的光学材料——宽波段硫系玻璃等,这些当今世界的顶尖技术与产品都来自襄阳高新区。

  牵引高端项目产业动能

  作为襄阳经济跨越发展的引擎和龙头,襄阳高新区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龙头、五大支柱”的产业格局,即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了支撑产业发展,襄阳高新区提出“一区四园”的发展思路,不断筛选优质项目充实到襄阳科技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余家湖保康工业园。仅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就引进项目98个,总投资460亿元。上半年,园区实际到位资金23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1.8%;实到投资额210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5.6%,同比增长20.9%。其中,引进日本恩梯恩、日本通运、美国百胜、特耐王等世界500强企业4家,园区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达到22家。

  以龙头产业为例,目前襄阳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为主体、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构成的配套体系,拥有汽车研发、制造、检测等完整的产业链和整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关键零部件在内的产品链。主要产品涉及整车系列、发动机总成、车身总成、车桥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以及各类零部件产品4000多种。近两年通过襄阳市评审会落户在汽车工业园内的共有52个项目,总投资331亿元。

  为进一步配套产业链发展,近年来,襄阳高新区不断向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的特色企业和项目抛出“橄榄枝”。2012年5月,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园区,天籁第50万辆整车在襄阳工厂下线。2013年4月,英菲尼迪零部件产业园开园奠基,标志着襄阳高新区已成为东风日产高端车型的重要生产基地。2013年10月东风零部件产业开园奠基,目前首批入园的23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16.05亿元,并已陆续开工,包括530亩的东风德纳车桥零部件配套企业产业园、639亩的神龙工厂产业园、644亩的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产业园、1539亩的东风股份公司配套企业产业园及316亩的商业服务中心。至此,东风零部件产业园和英菲尼迪产业园加起来,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

  “襄阳高新区将围绕‘一个龙头、五大支柱’产业,立足这10平方公里的专业化特色园区,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链发展策略,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使各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李德璋介绍,长期以来,襄阳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因缺乏高端项目,很多关键性汽车零部件的模具和设计等服务需要从东部地区购买。因此,以产业带动园区,以园区关联产业,是襄阳高新区引进项目的根本思路。

  深圳工业园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利用襄阳综合优势打造的承接东南沿海特别是深圳特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成为襄阳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2011年入园的湖北淮川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加工和销售。该公司拥有5条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热模锻压力机成套设备生产线,其中16800吨位的压力机是世界最大吨位的楔式热模锻压力机,填补了世界楔式热模锻高新技术的空白,锻造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国防军工、船舶、高速列车等行业,为襄阳市打造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提供了一条捷径。

  “四叶草科技襄阳总部——湖北晶日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工运营半年。我们的目标是再创襄阳工业新速度,力争实现‘五个当年’,即:当年签约、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出口、当年实现产值过亿元。”江苏四叶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华信心满怀。

  襄阳恩梯恩裕隆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一期工厂3月下旬刚刚在深圳工业园奠基,就引来一片期许的目光。日本恩梯恩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转向节生产企业,台湾裕隆公司是台湾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二者强强联合,共同投资12亿元在襄阳建设等速万向节项目,奠基仪式上,襄阳市领导表示,将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建设,按计划投产运营,尽早发挥优势。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主体钢构的架设,预计10月份试生产。产品不仅配套襄阳乘用车,还将配套武汉、郑州等汽车。

  总面积59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创业中心、软件园、汉北工业园、国际创新产业园等多个园中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目前,建成区以襄阳软件园为依托,已形成以汽车电子、蓄电池产品为龙头,以机电控制与电能优化设备、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为支撑的四大板块,拥有70多家研发、生产实力强的电子信息企业,部分产品在全国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其中,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机动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该蓄电池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于2010年投产,2013年实现年产值32亿元,二期工程于2014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量1344万千伏安时。襄阳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拥有13项专利。东风仪表公司的汽车仪表和传感器产销量居同行业前列。湖北锦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云架构呼叫中心项目总投资50亿元,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采用ECPCC云呼叫中心及HP提供的硬件平台和解决方案,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呼叫中心坐席外包服务。一期将在3年内建成30000个席位,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1.2亿元。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襄阳云计算中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总投资102.9亿元建设,除一期物流大区中心和第二客服中心及附属楼外,还将建设企业云计算中心、区域网络中心和业务创新研发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将以襄阳为核心,辐射十堰、随州、荆门等地,部分项目还将辐射全省,形成TD产业集群。

  在襄阳高新区,大批高精尖项目落地生根,拉动了园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一个龙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920.8亿元,同比增长2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8%,同比提高1.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72.1亿元,同比增长29.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7%,同比提升1.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548.7亿元,同比增长20.9%,占比下降1.2%,工业经济呈现结构性明显优化。

  挖掘创新资源平台潜能

  “如果说创新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那么,搭建平台就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基础与开端。只有搭建创新平台,汇聚一流团队,产学研深度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把握未来。”李德璋坦言,襄阳没有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没有一所“211”大学,科研实力先天不足。在此背景下,襄阳高新区必须学会“借脑”、“借力”,挖掘各类创新资源,广泛搭建产学研和科技金融平台,才能提升为企业和产业服务的水平。

  2012年年初,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赴北京走访了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等部门和单位,旨在吸引先进技术、人才、知识源源不断地向襄阳高新区及周边辐射,加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年底,襄阳海博思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项目团队、襄阳新瑞源泡沫金属散热基板项目团队、湖北锋铄高端PET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产业化项目团队、中科院应化回天高性能胶粘剂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新能源研究院等8个团队,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襄阳高新区签约共建研究院并入驻襄阳高新区。襄阳市政府则给予资金支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吸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研发实力最雄厚的高校,襄阳市政府一次性拿出1500万元,在襄阳高新区建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新能源研究院,主攻航空航天用新能源研发。珠江实业集团举资95亿元在襄阳高新区建设中部高端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后,襄阳市政府投入资金4000万元用于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研发设备的购置等,并在3年内每年给予该研究院300万元的运转经费。

  “在完成国家重点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资源,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研发队伍,这些队伍如果仅仅去做国家重点研发,是对资源的浪费。”王世英曾有过这样的担忧。2013年11月7日,一个由政府出资构建的高新技术服务平台挂牌成立——襄阳高新区与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北方车辆研究所共同搭建的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高端装备制造转移平台正式运营,以服务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宗旨,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强劲的技术支持。它不仅为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提供了通往市场转化的道路,也为科技型企业的成果转化、产品检测、技术转移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

  襄阳高新区一直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强化政府对企业、产业创新的各种公共服务支持,通过有效的职能整合、精细分工、流程再造等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伴随着高新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政府必须更多地承担起创新推动者和创新建设者职能,完成向创新型政府的转变,更突出地表现为创新战略的导引者、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和创新资源的组织整合者。

  作为创新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创新环境,直接参与到创新平台的运营和对创新资源的组织;同时发起、引导创建或支持运行多种形式的创新服务机构,在市场缺失环节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作为创新资源的组织整合者,应该通过特有的渠道、信息和资源优势发挥出组织整合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协助提升产业联盟组织的创新运行效率。

  2011年2月挂牌运营的襄阳科技城,是襄阳高新区新建的大型科技企业加速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过渡区5000平方米的场地内,通过园区建设、服务平台建设、政策环境建设、投资金融服务平台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引进领军高端人才,打造中部地区的“人才创业特区”,形成新型园区的示范地、高新技术的原发地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襄阳科技城入驻了多家大学的科技园,以及留学生创业园,为初创企业提供帮助,同时利用政府的科技孵化基金,帮助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襄阳科技城主任孙钊看来,这个平台不同于工商联、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互动组织,更像一个产业链的生态平衡器,其中有专家、有教授、有企业家、有工程技术研发人员、有投资人、有IPO市场的路径,把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真正为企业所用,政府对这样的公共平台进行补贴、支持。

  据了解,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已聚集了100多家省级以上的研发机构;40个海内外创新团队;科技城已正式开工建设,刘嘉麒院士主持的全球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制造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与电网质量优化基地通过国家验收;以中科院、清华、北航、华科为首的一批知名学府开设的8家研究院(中心),不仅开创了襄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新局面,而且推动了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襄阳初步建立。

  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智能

  “实现成功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运用好科技,发展好科技,实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李德璋看来,必须靠改革支撑创新创业,着力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双创”的土壤更有营养,空间更为广阔。

  培育创新主体,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成为襄阳高新区的第一要务。2013年,襄阳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襄阳科技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襄阳高新区“521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从启动资金、项目资金、公共技术平台、税收奖励、生活配套等多方面加大了对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的支持力度。

  以“521”人才计划为例。该计划被称为襄阳高新区发展史上最优厚的人才计划,旨在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的聚集力,为襄阳高新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提高襄阳高新区科学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未来5年内,将通过资金奖励、政策扶持和平台建设等措施,投入不少于2亿元的专项资金,引进1000名左右掌握国内外领先技术,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襄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长李忠刚介绍,襄阳高新区新人才计划规定,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中央“千人计划”按1∶2的比例无偿给予匹配资金支持,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按1∶1的比例无偿给予匹配资金支持,入选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项目给予50万-100万元的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完成的科技成果,可按最高不超过注册资本的70%作价入股,以技术转让方式提供给他人实施的,用人单位可在其所创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襄阳高新区还为入区创业的技术人才提供300万元以内的风险投资资金,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可加200万元;可提供300万元的贷款担保,并按担保费的50%给予补贴,银行贷款25%给予贴息。同时可以获得园区租赁办公用房房租补贴,创新人才可优先安排入住人才公寓,全职满3年的,自购房可获10万-50万元补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所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缴纳税收的襄阳高新区财政地方留存部分,3年内100%奖励给个人和企业。

  “政府作为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必须担当起发现创新价值的责任,包括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发现和企业价值的发现。”李德璋明确表示,襄阳高新区将通过选商和引智以及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发掘企业的创新价值。

  朱燕华,英国爱丁堡大学分子医学博士。去年11月,他怀揣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试剂检测诊断技术,从加拿大回国落户襄阳科技城。“我本来可以去北、上、广、深,但襄阳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研发环境和创业环境更加吸引我和我的团队。”朱燕华介绍,试剂检测是利用人体的血、痰、尿等少许液体,与相对的高分子试剂相容,诊断出像艾滋病、白血病、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很多疾病。这种先进的临床检测手段不仅颠覆了传统临床上提取人体组织进行活检的方式,而且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普及性强。它早已盛行北美、西欧,而中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但目前享受试剂诊断的人只有2%,这说明它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这些情况被襄阳高新区科技局了解后,襄阳高新区在第一时间将朱燕华纳入“隆中人才计划”,50万元启动资金顺利拨付,并表示将尽最大力量帮助他和他的团队。

  2013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人物通讯《我为什么放弃了七位数年薪?》,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张剑辉,放弃了年薪百万收入、5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美国知名企业的高管职位和国外的优裕生活,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化学材料硕士舒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力电子学博士钱昊一起,回国成立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襄阳科技城。

  “入驻后,襄阳高新区就给了我们100万元的专项资助,同时创业团队被评为2012年‘隆中人才’并获得了200万元的资助,办公场地也是政府贴息房租,还让我们住进了人才公寓。”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舒鹏告诉记者,海博思创团队研发的是电动汽车上至关重要的电池储备技术。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的60%左右,所谓“电池管理系统”,就是把几百块电池中存在问题的电池找出来,并在电池系统内部通过计算机的调控,让它们相互充电放电,实现电池的再平衡,以延长电池的寿命。这项技术被称为是当今世界电动汽车的一大瓶颈。而目前海博思创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达到的各项数据高出国内现有水平10倍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研发的模组间均衡技术属国际独创。

  “像我们这几个海外回国人员,自己去找大型央企,谁都不会理会,政府为我们架起了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舒鹏眼里,政府更大的支持是,把企业融入到产业链中,让企业有机会同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

  “以智慧赛跑、以创新开道”,这是襄阳高新区两年来一直强调的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获”的柔性用人机制,拴心留人,以“环境撬动良性循环”,海纳雄才,加上大手笔的科技扶持资金,让襄阳高新区成为各路英才的聚集地。目前,襄阳高新区已经申报了“521”人才计划高层次创业人才6人、高层次创新人才40人;1000多位掌握国内外领先技术、从事科学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在襄阳高新区产学研创新的大旗下;被称为“创业梦工厂”的襄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为微小、初创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源源不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里“强筋壮骨”;园区上半年新申报发明专利158件,授权发明专利16件,同比增长35%。

  发挥创新引领示范效能

  今年7月24日,襄阳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这次全会被视为襄阳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加快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动员令。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襄阳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中心、现代化“七省通衢”交通枢纽、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开放高地的目标任务。

  襄阳高新区此前提出了“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高端人才的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而襄阳市委把“全市”升格为“区域性”,要求襄阳高新区在汉江流域开放开发中有更大的担当,并将襄阳高新区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不仅给襄阳高新区人带来压力,更多的还是自豪感,更是责任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襄阳高新区必须把贯彻落实襄阳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进程中打头阵、当先锋、挑大梁、扛重担。目前,襄阳高新区已谋划了未来十年‘三级跳’的发展目标。”在李德璋看来,冲刺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就是其中之一,能否跨入全国高新区前20强,当前正处在最重要的攻坚时期,因此,必须瞄准四个“对标”,强力打造襄阳高新区的新形象:

  ——对标“经济建设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强力打造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区。

  坚持“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的思路,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创新;以专业化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力争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50家,申报专利年均增长35%以上;集中力量引进“火种”型、“引爆”型战略资源,打造“襄阳云谷”,把襄阳高新区建设成为中部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华中大数据中心、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基本目标是,未来五年,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0%,力争培植产值过1000亿元、50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实施百家龙头骨干企业“龙腾”计划、百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星火”计划、百家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千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10家、10亿元企业80家、过亿元企业150家,累计新增中小企业500家。到2017年,力争GDP达到1500亿元,营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GDP力争达到3000亿元,营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为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对标“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要求,强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核心,加快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产业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建设襄阳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研发设计、标准认证等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检验检测、研发设计机构,形成集设计研发、检测认证和标准创新于一体的区域性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和创新资源载体,加快推进襄阳科技城建设,完善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国家“海智计划”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服务功能,打造区域性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组建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区域性政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对标“建设人才高地”的新要求,强力打造区域性高端人才的集中区。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实施“521”人才计划和产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城、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国家“海智计划”基地、国家级创业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团队。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采取多种途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实用、有特色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发展多类型、多层次专业教育,培养高新技术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进一步放活人才、聚集人才,依靠人才,引天下人才为襄阳高新区所用,聚天下资源助襄阳高新区发展。

  ——对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强力打造区域性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认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在投资准入、工商登记制度、社会诚信、行政审批、综合执法、行业监管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新的制度环境优势和比较优势,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增强襄阳高新区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能力。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在重点领域推行综合执法,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抢抓国家扩大内陆开放的重大机遇,建设开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争取在襄阳高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园区)和一类铁路、公路口岸。加快“无水港”建设,推进铁海联运,降低物流成本。

  “市场竞争看起来是产品与产品、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但实际上是国家实力的竞争、是智慧的较量,而背后体现的则是民族复兴的责任。”李德璋表示,襄阳高新区将吹响创新驱动发展的号角,放眼新经济,创造新传奇。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