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人物访谈 >  正文
赵新鸣:北京孵化器 要“敢为人先”
发布日期:2014-10-22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互联网
从1990年5月调到海淀从事孵化器工作,到2012年卸任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法人代表角色,曾担任过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创业园主任的赵新鸣,如今是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

  从1990年5月调到海淀从事孵化器工作,到2012年卸任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法人代表角色,曾担任过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创业园主任的赵新鸣,如今是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回忆过去22年从事孵化器事业的经历,他感到骄傲,因为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北京孵化器发展25周年的今天,他挚爱的这份事业洋溢着更加青春的火热气息……


  在海淀园圆“孵化梦”


  “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工作是我第一次接触孵化器。”赵新鸣回忆,当时北京市只有两家孵化器,一家是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另一家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


  初创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仅仅是一个机构,“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赵新鸣等人提出,孵化器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并提出了园外孵化的概念。此时,一些企业看中创业中心提供的服务,以园外孵化的形式进入创业中心,这些企业中就有后来在“新三板”挂牌的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瑞尔在进入创业中心之前,只有技术和项目。两年后,世纪瑞尔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创业中心成功地把一个项目孵化成了一个公司。”赵新鸣说,1995年,世纪瑞尔因为资金短缺问题求助创业中心,经过对项目的详细考察,创业中心给世纪瑞尔提供了上百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像世纪瑞尔这样的企业在创办初期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还有很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直接推动了创业中心自身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开始有了自己的孵化场所,也有了孵化企业,物理环境成为联系企业与创业中心的纽带,服务产品和服务机制也开始逐步完善。到1997年,北京市人事局(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又共同创办了北京市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赵新鸣担任海淀创业园主任。历年来,海淀创业园内企业创办人累计共有25名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40名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18名中关村“高聚工程”入选者。海淀创业园累计培育出了10家上市公司。


  北京孵化器创新发展上台阶


  从最初在海淀接触孵化器工作,22年的孵化器工作经历让赵新鸣成为北京孵化器发展的见证者。他不仅担任过孵化器的直接领导者,而且担任过两届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在他眼里,这25年来首都孵化器的发展历程按实践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建阶段(1989-1990年)。这段时间的标志是孵化器的成立和全国创业中心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召开。在这一阶段,北京向国外学习,向武汉学习,成立了两家创业中心,但是这个阶段只有机构没有物理空间,孵化器的服务和孵化面积都不符合要求,还在逐步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建设阶段(1991-1996年)。这段时期,孵化器开始重视物理环境的建设,有了自己的场地,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机构,真正引入了入孵企业。并且从中关村海淀园开始,又相继延伸出中关村丰台园和中关村昌平园的孵化器,还诞生了清华科技园,成为高校孵化器的探索者。


  第三个阶段是大发展阶段(1997-2003年)。这段时期,海淀创业园成立,并从开始的6000平方米孵化场地,拓展到中关村创业大厦,继而又建成了中关村发展大厦和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北京孵化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汇龙森等一批民办孵化器开始涌现,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会员迅速突破百家。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一批大学科技园相继成立,并设立了自己的孵化器。


  第四个阶段是转型阶段(2003-2008年)。这段时期,孵化器的服务模式开始由物业型向服务型转变,由通用型向专业型转型。如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将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和生产机构的功能结合起来,除了给企业提供标准的办公和实验场地外,还给企业提供了检测、分析和小批量生产的中试车间,并且完全符合GMP的标准要求。而其他专业孵化器也出现了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与孵化器的结合,为传统孵化器加入了金融元素。


  第五个阶段是创新阶段(2009年至今)。这段时期,伴随着中关村西区的业态调整,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孵化器。以创新工场为例,它颠覆了过去孵化器只孵化企业的单一功能,以孵化项目开始,逐步孵化企业和产品。由于在清华科技园办公场地严重紧缺,创新工场开始在海淀区、石景山区和朝阳区之间徘徊。为了留住创新工场,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多次出面帮助协调并最终让创新工场在中关村西区找到了落脚点。正是这颗宝贵的“火种”,激发了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的飞速发展。此后,车库咖啡、3W咖啡、天使汇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及天使投资机构开始集中涌现,并催生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形成。


  “敢为人先”方能超越发展


  “与过去的传统孵化器相比,现在的孵化趋势是正在向企业孵化的两端延伸,前端是创新型孵化器以项目为对象,以资金和场地为专业性辅导支撑的孵化,后端是一些加速器向产业延伸,结合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集中孵化和加速推进。”赵新鸣十分认可这种趋势。


  他介绍,为了使从孵化器中走出的中小企业继续留在海淀健康成长,自2012年开始,海淀大力发展“一镇一园”高端产业园,利用中关村的科技优势,扩散到每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都重点开发建设一个科技园。一些开发建设较早的乡镇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四季青玉泉慧谷、东升科技园为代表的利用集体土地发展高端产业园的新模式。以东升科技园为例,从园区功能上分为4种——孵化器、加速器、高科技产业研发基地以及综合服务区。其中,企业加速器是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


  “敢为人先方能超越发展。”在赵新鸣看来,海淀的孵化器形成了独特的孵化理念,即孵化器建设实质是学校的建设,建设一个好的、高质量的创业孵化体系,就是建设一所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及产业化的培训机构。海淀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就是北京孵化器发展的真实写照和典型代表。伴随着中关村由“一区十园”发展到“一区十六园”,北京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开始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也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