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新闻动态 > 园区动态 >  正文
青岛高新区:十年磨一剑 点燃新引擎
发布日期:2018-05-30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青岛高新区
2008年5月,随着第一锹土铲起,重新整合成立的青岛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获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六大主导产业全部升格 “国字号”……十年间光阴如箭,青岛高新人用辛勤的耕耘让昔日的盐滩荒地不断蜕变。

    2008年5月,随着第一锹土铲起,重新整合成立的青岛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获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六大主导产业全部升格 “国字号”……十年间光阴如箭,青岛高新人用辛勤的耕耘让昔日的盐滩荒地不断蜕变。目前,这里已成为青岛市科技含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新动能最集聚的经济功能区。

 

    十年开拓,还需砥砺前行。如今,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实施“2311”总体工作思路,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和自创区建设的重要契机,青岛高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创新引领体制机制改革,让一片创新创业的的新高地在胶州湾畔加速崛起,让一个强劲的新旧动能转换引擎在这里火力全开。

 

    高点定位 谋划青岛未来发展新引擎

 

    青岛高新区地处胶州湾北部区域,是青岛“三湾三城”发展规划的中心区域,承载着青岛市“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战略担当,能否在未来发展中持续发力,明确定位至关重要。

 

    当时针调回至2008年,彼时的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还只是一片盐滩荒地,第一代高新人抓住原材料成本低、贷款利率低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饱和性投资”,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勾勒出了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现代化新城的轮廓,昔日的盐碱荒滩开始向科技新城加速蜕变。到2017年,青岛高新区已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46.3亿元,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前10位。10年来,从“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的同步推进,从饱和性投资到“产城一体、创新驱动、人才先导、金融助推、全球链接”五大战略的实施,青岛高新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完成初步积累,为突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半岛国家自创区建设深入推进、市级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权全面下放,新旧动能转换契机,这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种政策机遇的叠加效应正在释放。”青岛市政府党组成员,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王作安表示。在新的起点上,青岛高新区工委、管委将全区工作思路在继承发展中加以完善和创新,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贯彻“2311”总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围绕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美丽青岛示范区“两大目标”,全面实施全域统筹、创新驱动、产业培育“三大战略”,扎实推进软件信息产业、医疗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金融业、互联网产业、高端服务业,以及创新创业、城市品质提升、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十大工程”,重点抓好“百个项目”,力争到2020年,六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彰显,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速度和效益跃居青岛市前列,智慧生态活力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加速新动能在青岛高新区集聚。

 

    位于盘谷创客空间的海尔海创汇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整洁的环境,轻松愉悦的办公氛围,以及路演大厅、展示大厅等齐全合理的空间设置令人印象深刻。成立于2015年的青岛哆啦爱梦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在2016年进入海创汇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2017年公司成功在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四板,主营垂钓竞赛、视频拍摄、渔具销售等业务,公司前景被业内普遍看好。而这只是孵化基地内孕育的诸多“小花”之一。 “在海尔海创汇正式揭牌时,青岛高新区和海尔的强强联手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在青岛高新区配合支持下,仅2016-2017年的一年时间,海尔海创汇就引进项目69个,项目估值达到100亿元。”海尔海创汇创业孵化平台红岛孵化器总经理刘涛表示。

 

    “青岛高新区坚持把创新创业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蓝色高端产业引领区、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区、科技生态文化示范区,努力在发展动能和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性转变,成为青岛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王作安说。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青岛高新区将着力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平台,集聚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孵化培育一批知名创客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22年,力争实现国家级孵化器达到20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1%,引进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7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88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家,使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山东省前列。

 

    此外,青岛高新区将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通过市场化机制运作模式,建设十大创新和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打造青岛市公共技术创新、创新创业基地,为新动能的加速聚集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青岛高新区坚持全域统筹、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对祥茂河等五大水系实施净化治理,保护占地4500亩的三大湿地景观,引入全球第二、亚洲首个伊甸园项目落户建设,将红岛岸线生态修复纳入国家湾区生态治理范围,省内首个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34.5公里环湾绿道全线贯通,水系园林景观荣膺“亚洲都市景观奖”。青岛高新区发布了山东首个区域生态指标体系,先后获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7年8月25日,首届时尚红人全球峰会在青岛盛大开启。青岛高新区联合美空及时尚集团两家行内领军企业携手主办峰会,在业界尚属首次,网红产业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成为青岛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助力引擎。抢抓山东省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历史契机,青岛高新区将大力实施“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行动计划,聚焦软件信息、医疗医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金融、互联网、高端服务六大主导产业,突破“四新”,聚焦“四化”,加快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建成以六大主导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的产业高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王作安在青岛高新区党员干部大会上说,在战略实施上,青岛高新区将全力实施全域统筹、创新驱动、产业育成三大战略,以三大战略引导经济发展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推动新动能创新发展、集聚成群。实施全域统筹战略,实施全域35个村庄改造,注重产业形态、载体与人生活状态的依存关系,注重运用智慧城市的先进技术成果,使城市功能最优化,释放出最大的协同叠加效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国际领先、宜居宜业、可持续的物理支撑系统和优越的政策支撑系统,全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其他人才为辅助的人才聚集洼地,同时整合全区经济、建设、市政管理、社会事务等涉及行政审批的职能,完善行政审批局模式。实施产业育成战略,构建靶向招商、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的系统招商格局,着重培育奠定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供给侧支撑。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抓手,青岛高新区集中实施推进区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即软件信息产业育成工程、医疗医药产业育成工程、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育成工程、金融业育成工程、互联网产业育成工程、高端服务业育成工程,以及创新创业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社会治理工程、民生改善工程。每年筛选确定年度“百个重点项目”,以10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撑产业育成战略,从而带动新动能培育壮大,促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互动、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协调互动。

 

    政府引导 释放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位于青岛高新区火炬路的盘谷创客空间,密集聚集了8家众创空间、67家企业,优越的创业环境成为创业者们实现理想抱负的乐土。这是青岛高新区着力打造的创新型孵化器,是青岛市首批众创空间之一,也是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盘谷创客空间只是一个缩影,如今的青岛高新区,到处都是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2017年,青岛高新区新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质3个。2家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考核优秀,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新增“千帆”入库企业70家,总数达374家,列青岛市第一;在孵企业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总数达到88家,占全区54%;在孵企业实现“小升规”16家,占全区35%,构建起数量庞大的品牌孵化集群。

 

    青岛高新区围绕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建设,院所高校正呈“加速度”集聚,为创新创业搭建优秀平台载体。2017年,中国航天十二院青岛分院、钱学森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位于中科研发城的长光青岛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正式揭牌。在中科研发城一路之隔的西侧,一座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声学科研及产业化园区也已拔地而起。同时,青岛高新区与山东省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青岛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据统计,2017年累计引进省科学院等项目26个,为青岛高新区新旧动能转化注入更强内生动力。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累累硕果,这是时代的垂青,更是一种必然的腾飞。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曾妍表示,2018年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一个核心三条主线”开展,以“统筹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打造产业集群为导向,着力加快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以实现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目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为主线,争取引领青岛高新区继续走在国家级高新区第一阵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开出良方。

 

    转型升级 聚焦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最终要以产业为着力点,作为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青岛高新区专注重点、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软件信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高端服务、医疗医药、互联网、金融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精准聚焦,“傍大靠强”实施“掐尖行动”。“所谓掐尖就是要把六大产业中在研发上最牛的科学家、最牛的团队、最牛的行业里边的旗舰企业引进来、拿进来、落下来。”王作安表示。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机遇面前,青岛高新区依托青岛软件科技城建设,以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领域为重点,协同推进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物联网、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和领军团队,集聚了腾讯、中兴、华为、百度、金山等一批龙头项目,抢占了产业制高点,全面提升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去年3月,科捷机器人的“全钢重载轮胎龙门机器人分拣码垛系统”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为填补国内应用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科捷在给富士康做了多年的iPhone手机生产线、给日本丰田提供汽车生产线、给美的做过家电生产线之后,实现轮胎行业无人化生产车间的一次颠覆性技术突破。“这套系统针对全钢轮胎生产的分拣入库工序,实现对全钢重载轮胎的自动分拣、码垛、输送和存放,能够保证全钢轮胎企业24小时不间断生产。”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喜冰自豪地说。据了解,这一系统的成功研发,将为企业节省90%以上的人工,并将轮胎混装正确率提升至100%。

 

    在青岛高新区,机器人明星企业琳琅满目:青岛新松、科捷、海德马克、雷霆重工、创想机器人、萨沃特……截至2017年年底,区内共有机器人产业链项目100余个,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产值达千万元以上企业13家,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截至2017年11月,青岛高新区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59个,总投资686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9个,新竣工20个。其中,签约引进总投资200亿元的联东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小镇、总投资70亿元的腾讯双创小镇、总投资22亿元的中国数码港总部基地,以及中兴网信青岛科技产业园、海克斯康产业园、美空网总部、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全球石墨烯产业战略研究院等龙头项目,山大中美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完成土地招牌挂,青岛红岛汇科技金融中心、中铁建青岛区域总部集群基地等项目开工,中国移动山东数据中心、齐都医药一期等项目竣工,华为青岛总部、青岛市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百度(青岛)智创基地等项目正式启用,承办青岛市第17届“蓝洽会”,新引进猪八戒网、网信数据中心等项目50余个,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政府转型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通常,在一个地区负责招商工作的是招商局、投资促进局等政府部门,但在青岛高新区,取而代之的则是事业部,并且按照主导产业进行细分,成立软件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十大事业部,这就是青岛高新区在体制创新中推行的事业部制改革。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引进了大量高端科技项目,但公务员在专业方面相对欠缺,不利于专业化招商和政府服务。基于此,青岛高新区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的原则,进行自我革命,建立适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事业部’制。”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张可功介绍,事业部制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单一项目、单个企业的招商模式,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化,构建完整产业链的大招商格局提供制度基础,并且从后期取得的招商成果,已经能看出事业部制改革释放出的巨大活力。“原来多是企业有事找‘委办局’,现在多是‘事业部’天天围着企业转。”

 

    2017年4月,为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着力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青岛高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囊括了176项审批服务事项。同时,在青岛市功能区中,率先实施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至7月中旬,完成发改、商务、建设等60余个审批服务事项的划转承接,实现在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许可权。

 

    此外,青岛高新区全面实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服务”,升级后的行政审批V3系统在青岛市功能区中率先上线运行,126个事项实现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腿”,54个事项实现办事群众“零跑腿”。不仅如此,针对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多、材料多、环节多等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等系统,此举将大大简化审批流程。手机端服务也在推进,目前,微信叫号系统已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

 

    通过政府部门体制和行政审批机制方面的创新改革,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签字盖章”变成现在的“专业服务”,并探索建立多项创新服务举措。建立实行项目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在各事业部设立项目推进服务专员,负责全程代办各项报批手续,为项目方提供咨询、代办、提醒、跟进等服务,帮助项目方加快审批进程。在行政许可权集中的基础上,青岛高新区实行建设工程项目容缺受理、并联审查、限时审批、联合验收,多个项目受益此大大提升审批速度,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事项审批提速40%,海尔项目更是创下3个月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审批新速度。在竣工验收环节,实行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统一交底、并联验收、限时办结、全程监督”,将原来串联验收环节改为并联审核,同步出具验收结论或整改意见。由此,航天微电子产业园的验收提速达30%。

 

    特区先行 人才红利助推新动能崛起

 

    12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0余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2家海外引才引智机构……2017年10月,第17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简称“蓝洽会”)在青岛高新区开幕,来自国内国际众多高精尖人才齐聚青岛高新区,对接交流项目发展事宜。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设立的“人才特区”,青岛高新区自设立以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着力谋划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服务体系,大力气筑巢引凤,吸引一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在青岛高新区加速集聚,为新动能在青岛高新区快速集聚添砖加瓦。“青岛高新区的自然环境和创业氛围让人印象深刻,即使相比美国加州也并不逊色。”全球移动变现优化平台优目科技(YoMob)创始人兼CEO宋晓啸如是说。宋晓啸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就读于耶鲁大学,曾供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北美甲骨文,其创立的YoMob已经完成由华创资本领投、春晓资本以及创业邦等机构跟投的300万美元Pre-A轮融资,被诸多业内看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

 

    中国“互联网+”高峰论坛、IEEE国际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北美人才创业大赛路演;在创新要素最集中的美国硅谷设立人才服务站;每年组团参加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定期赴欧美等海外区域开展宣传推介……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组织节会活动积极招才引智,大力延伸海外引才触角,构建海外引才立体网络,直通全球引进领军型人才,不断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到“人才特区”创新创业。青岛高新区已经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像宋晓啸这样的高端人才及优质项目,正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与组织,源源不断地向青岛高新区输入。

 

    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6名发达国家院士,22名两院院士,55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专家数量居青岛市第一,海外归国人才700余人,高层次人才总量接近5000人,园区人才总量接近5万人……青岛高新区成为唯才是举的“人才高地”。

 

    十年磨一剑,聚焦新动能。站在新起点上,面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青岛高新区将以十年创新资源集聚,着力发挥“高”“新”优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总体规划,努力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 ,向着新时期的美好梦想,乘势而上,全力开启一座城市的产业新时代!

关注排行榜
图片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五问
深圳南山,一家孵化器举办活动。活动开场了,却没有...[详情]
深圳宝安区六大园
深圳宝安区推进实施“科技桃花源”战略,制定建设标...[详情]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五大创业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详情]
2016年全球创新指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详情]
国务院确定首批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