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政策解读 > 园区动态 >  正文
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之都”加快形成“新支柱”
发布日期:2018/3/27 11:01:25   编辑:中国孵化器网   来源:西安日报
说起西安的产业优势,人们首先会想到高新技术产业。作为“3+1”万亿级大产业的首要组成,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说起西安的产业优势,人们首先会想到高新技术产业。作为“3+1”万亿级大产业的首要组成,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去年以来,西安在全省的“龙头”作用显著增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跃升,这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关系密切。以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2017年总产值同比增长14.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39家,新增333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4.9%,高出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5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分别增长22.1%、20.9%、15.4%。

 

    这一年多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围绕打造“双高端”,加快培育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电子、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9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实施。

 

    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大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主导力量,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高地引领 全方位推动 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考察了国内外很多地方,西安提供的设备是很多地方都提供不了的。”成立于耶鲁大学的Saphlux公司致力于照明领域的发展,2017年5月,Saphlux落户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成立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生产线进行四寸半极性氮化镓材料的量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辰表示:“作为半导体领域的企业,我们需要上、下游资源配置,而西安有三星、华为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就形成了我们的配套资源,形成了发展的合力”。

 

    综观大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发区的引领作用尤为明显,园区、基地和平台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地。

 

    高新技术产业一直是西安高新区的“立命之本”,经过27年的发展,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靠前,已经成长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如今,正处在“第三次创业”中的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依然是产业规划的重中之重,涵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先进制造、新材料园、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园等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被赋予“万亿级”的发展目标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之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

 

    我市提出的“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中,正是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承担起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

 

    去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7469.85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进至第9位,全年生产总值增量达1212.67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密不可分。以西安高新区为例,2017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高新区聚集了产业链及配套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初步形成了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等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努力培育半导体、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雄厚的根基、繁荣的发展、加速的奔跑……在西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将愈发突出,开发区、园区、基地等对人才、资源等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加强。以今年2月24日至3月3日为例,西安高新区连续3场新年招聘会,吸引了4000多名求职者,三星半导体、NEC、比亚迪、中兴通讯、铂力特等近200家知名企业参与,提供的千余个职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从而让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得以进一步释放。

 

    整合优势资源 “硬科技”凸显科技资源“聚宝盆”效应

 

    众所周知,西安科技实力雄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在科研领域亮点纷呈,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作为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重要依托的“科创大走廊”,重要的一环正是科研院所。

 

    “去年11月在西安举行的‘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暨‘全球硬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不仅让西安打出了‘硬科技’这张亮丽的名片,同时也可看作是对我市众多优势科技资源的梳理、整合。”1982年出生的樊英民家乡在陕西渭南,十几年前在我市读大学,随后去了北京、苏州等地,如今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回到我市安居乐业,成为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工程师。

 

    包括樊英民在内的科研一线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受访时普遍认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对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资源意义重大。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这些在我市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的八大产业成为硬科技“八路军”,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促使西安科技资源“聚宝盆”效应进一步凸显,同时也有助于汇聚前沿创新成果,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这既是我市的发展目标,更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机遇。“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认为,硬科技是比高科技更加核心、高精尖的原创技术。我市的硬科技“八路军”,不仅积淀深厚,而且拥有鲜明的特征和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我市的布局主要在高新区,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等是代表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我市产业布局主要在经开区和高新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等是代表企业,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500万千瓦大中型电机研发等项目颇具影响力;在新材料领域,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发挥着带动作用……

 

    “沃土良田”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擎起“硬科技”大旗,进一步加速了优势资源整合,继而带动我市经济增长。以2017年为例,在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实现利润较大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2.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97.1%!这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51.00亿元,同比增长31.4%……不难看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瞄准尖端前沿 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屡结硕果

 

    “硬科技”这一本土优势,让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难以被复制、被模仿,能够厚积薄发,这在市场竞争中意义重大。但奔跑中的西安并未满足于此,一年来,我市瞄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尖端前沿不断招大引强;企业和从业者们也积极开拓,敢于定义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提出原创理念,用持续创新引领科技前沿的潮流和发展。

 

    “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大西安备受国内外关注。其中,两场精彩的无人机灯光秀成为突出亮点——2月20日晚,由300架无人机参与的灯光秀在大唐芙蓉园精彩上演,通过盘旋翻转等姿态变化和灯光变幻,一个又一个充满西安元素的灯光图案展示在夜空之中;3月2日,500架无人机在西安创业咖啡街区上空的表演,把“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精彩活动背后,折射出大西安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追求。这两场无人机灯光秀与一家企业密切相关——亿航智能。2月10日,我市与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双方的共享合作将开启国内无人机航空物流产业新篇章,助力大西安打造集航空科技、智能制造、交通枢纽、物流贸易、新兴经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全国无人机通航物流网络中心枢纽和国际前沿无人机航空物流示范城市。

 

    过去一年来,我市瞄准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尖端前沿,持续发力,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从去年7月到今年的3月23日,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开沃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项目、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宝能汽车创新研究院纷纷落户西安。

 

    人工智能领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暨西安交大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举行签约揭牌,一个建设集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于一体的技术创新基地正在加速崛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与此同时,我市在新材料、基因检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大批项目屡结硕果,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力、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聚焦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成为突出体现。

 

    完善保障体系 涵盖各环节深度激发研发活力

 

    现有的成绩代表的只是过去。去年,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加快补齐“十大短板”的决定》,其中全市要努力补齐的一块重要短板就是“创新发展能力”,以期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打破校地壁垒、发挥高端人才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如今,在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势头的背后,一个涵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落地、持续服务等环节的保障体系正在加速完善。

 

    就在上个月,《西安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十条》发布,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是重点组成部分。我市将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取布局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设立1000亿元西安科技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硬科技产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向大数据产业方向延伸发展,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为深度激发高新技术研发活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大西安逐步形成并完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和西安光机所“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的创新模式,即“一院一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更有助于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保持院所创新动力的“双赢”,成为全国范例。

 

    《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的发布,明确我市将建立市政府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机制,总投资200亿元,建设10平方公里左右的西安科学园,同时,推动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部电子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校地合作重大创新平台,争取在制造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能源低碳化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尤为重要的是,针对科研领域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十条措施》明确提出,建立完善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质量品牌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应用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大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也在积极探索尝试,用制度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全方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去年9月,《西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颁布实施,聚焦科技成果“三权”、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核心问题,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例如,在高校与企业合作领域,以往多是以教师自发、零散的横向科研项目为载体实施,技术力量单一,缺乏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办法》实施后,高校围绕自身优势学科与特色领域,与省市支柱、主导产业紧密结合,与龙头企业联建研究院,有助于实现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有效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一个又一个的生动实践,是我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坚实步伐,创新驱动进一步激发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为新时代大西安实现大发展增添了坚实的力量!

图片新闻推荐
南京出台10条新政
10条新政是南京在特殊时期拿出的特殊举措,促进高校...[详情]
天津推出多项新举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详情]
《郑州市科技企业
为将郑州打造成为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强...[详情]
济南出台“双创1
人才兴则城市兴。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详情]
“1+9”人才政策
记者近日从兰州市委组织部了解到,兰州持续改善“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