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孵化器! 登录 注册 +我们微信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
  • 新闻
  • 政策
  • 技术
  • 创业
  • 孵化器
  • 企业
  • 项目
  • 专利
  • 协会
  • 金融
  • 中介
当前位置:中国孵化器网 > 资源共享 > 管理机构 >  正文
高擎孵化器建设旗帜 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创业
发布日期:2013/5/24 15:12:26   编辑:管理员   来源:本站
科技创新创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国家科技部、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地方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设的互补的一项重要任务。已形成建设投入多元化、孵化

科技创新创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国家科技部、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地方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设的互补的一项重要任务。已形成建设投入多元化、孵化服务专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区域合作国际化孵化器发展的格局。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科技企业和企业培育的重要温床、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祥地。1987年6月,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成立,揭开了我国孵化器建设的帷幕。25年来,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历经了初创发展、引导发展、创新发展、全社会推进发展四个阶段,孵化器建设持续发展。截至2011年,我市已拥有市级及以上各类孵化器67家,科技创业社区35家,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15个,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10个。武汉已成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市、强市。孵化器工作也成为我市科技工作闪亮的品牌。

 

孵化器已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市各类孵化器自有种子资金累计达到7.8亿元,孵化场地面积26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3678家。2011年,全市在孵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值256亿元,上交税收15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2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市孵化器在孵企业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026项,累计申请各类专利5038项,专利授权2282项。孵化器已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截至2011年,我市孵化器累计毕业科技企业2624家。其中,凯迪电力、三特索道、凡谷电子、华工科技、华中数控、高德红外、中元华电、天喻信息、力源信息、开目CAD、国测科技等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成为我市上市科技公司的主力;银泰科技、日新科技、三工激光、兴图新科、佳盛电器等24家从孵化器毕业的科技企业已进入湖北省上市企业绿色通道;此外,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超过300家。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的重要支撑。

 

孵化器已成为催生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我市通过孵化器建设,不仅催生出大批骨干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且也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产品市场覆盖面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以三工激光、楚天激光、团结激光为龙头,聚集大批配套企业的高端激光装备产业集群;以立得空间、利德测控、国测科技等龙头企业为核心,聚集了600多家关联企业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集群等。目前,我市以一批毕业企业为龙头,已初步建成青山区节能环保科技产业集群、硚口区新材料产业集群、江汉区通信软件产业集群、洪山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孵化器已成为我市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1997年,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8+1”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城市和孵化器国际培训基地。我市与英国曼彻斯特市在曼市共建了“中英科技园”。最近,又与比利时隆州六大科技园新鲁汶大学科技园联手,分别在武汉和比利时建立了“中比企业服务中心”和“中比工业技术中心”,与以色列施拉特公司合作共建“中以国际生物农业加速器”。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先后承办了 “激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小型水电站建设”等4期国际研讨班。来自俄罗斯、波兰、捷克、印度、泰国、南非、巴西等3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由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承办的每年一届的“中国武汉华人华侨创业洽谈会”,在引进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新创业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我市还组织孵化器有关人员赴北美地区、德国、韩国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交流,促进了我市孵化器的国际交流合作。

 

在孵化器建设中,我市主要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市、区联动、政策引导,扶植孵化器发展。鉴于孵化器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使命,2000年至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发了4个政策性文件,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科技创业氛围,明确我市孵化器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制定了扶植孵化器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许多政策规定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市、区两级科技主管部门把孵化器建设纳入地方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大了科技计划对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市科技局相继设立了“孵化器建设工程”、“科技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大学生科技创业”、“武汉青年科技创业”等科技专项计划,建立了“科技创业引导资金”,各区、开发区给予资金匹配支持孵化器建设和在孵科技企业发展。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从科技创业前期的种子资金投入、成长期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到快速发展期的上市辅导支持,促进科技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孵化器提供共性服务。通过平台建设,整合全市科技创业资源,为全市孵化器提供共性服务和能力支持。目前,我市已建成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以武汉科技情报中心为依托,建成了“武汉市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全市孵化器和在孵企业免费提供政策法规、技术供需、资料查询等信息资源服务,该平台已在全市孵化器开通了22个分站,年下载量达18万篇。以武汉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为依托,建成了“武汉市、区共建科技担保公司服务平台”与金融部门合作,以1:5比例放大,为在孵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截止2011年,该平台已为全市在孵企业累计实现担保金额超过5亿元,极大提升了孵化器的投融资服务能力,有效缓解了在孵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武汉科技创业咨询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了“武汉市民间股权融资交易平台”,探索以“企业股权置换资金,以企业股权置换技术”的新路,仅2010年,该平台通过股权交易,为在孵企业融资6000多万元。以武汉科技创业资源共享中心为依托,建立了“武汉科技创业技术支撑共享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研发、生产中的检测、测试服务和产品协作加工。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0135家,各类入网设备、仪器达到12947台(套),仅2011年,就促进了1700例供需对接。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在孵企业的研发、生产成本。此外,全市各类孵化器也都建立专业服务平台,成为与全市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补。

 

三是创新孵化器的体制机制,延伸孵化器的服务能力,促进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我市孵化器建设初期,政府是孵化器的投入主体,为了加速我市孵化器发展,我市大力鼓励社会机构和民间资本建设孵化器,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在孵化器建设上已实现了投入主体多元化,社会机构和民间资本已成为孵化器建设的投入主体。形成了政府支持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民间机构投资建设孵化器的高潮,使我市孵化器快速发展。与2001年相比,全市孵化器总数增长4.18倍,孵化场地面积增长8.8倍。

 

在创新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方面,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再次走在了国内前列,他们于2001年对原有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企业化改制,先后成立了5家控股法人治理机构公司,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尝试产权式孵化器,探索出由投资人拥有、创业中心管理、创业者使用的互动互赢的产权式孵化器建设的新路。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创业街——“中国光谷创业街”(SBI),孵化面积由原来12万平方米扩大到30万平方米。目前,在创业街上,集聚了700多家在孵科技企业。2011年,在孵企业上交税收1.25亿元,毕业企业上交税收23亿元。

 

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鼓励社会机构创办孵化器等一系列措施,我市已实现了孵化器建设由“官办”向“民办官助”的转变。目前,全市已有80%以上的孵化器实行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在社会责任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全市各类孵化器孵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各类孵化器已具备了行政代理、信息咨询、投资融资、技术支撑、中介服务、物业管理六大基本孵化服务功能。孵化器自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我市孵化器平均服务收入420万元,是“十一五”初期2006年的5倍,促进了全市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孵化服务体系建设,延伸孵化器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在我市孵化器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市、区、街三级政府的积极性,采取孵化器建设与科技园(工业园)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构建科技创业社区(预孵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区梯级孵化服务体系。从科技创业项目、科技创业团队的遴选,科技创业企业的培育,成长性科技企业的二次孵化。直至成为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规模企业,把孵化服务范围和功能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形成“一区一特”的科技企业孵化链,提高了企业孵化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企业孵化中的“零和效应”和同质化的不良竞争。位于武汉江北民营科技园中的国家级汉口创业中心采取这种模式,源源不断地向科技园输送成长性好的规模企业。在这个仅有1平方公里的小区内,集聚有近百家在孵科技企业及几十家较大规模的入驻企业,每年向国家上交税收5亿元,成为江汉区的“纳税大户”。国家级孵化器湖北武汉农业科技园创业中心是培育我市涉农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他们依托周边的华中农业大学、农科院、省土肥站、种子站等众多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完成了4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了200多个农业科技企业,在湖北省建立了12个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达42000多亩,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

 

五是加强孵化器管理人员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培训。孵化器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建立孵化器专业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驾驭高层次创业的复合型孵化器管理人才队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物,是孵化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孵化器管理人才培训方面,我市科技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于2010年启动了孵化器管理人员和在孵企业管理团队的职务岗位培训工作,共同编写了《科技创业与企业成长》培训教材。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颁发“职务岗位培训证书”,作为评定自然科学类科技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首开国内先河。目前已举办2期培训班,有124名孵化器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培训资质证书。在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方面,华中科技大学专设了科技创业培训课程,依托国家级武汉华工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系统培训,累计参加培训的科技创业人员(含大学生)共3000多人次。市科技局选聘了50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武汉市科技创业导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对正在从事科技创业的领军人物进行随机辅导。较完善的孵化专业培训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全市孵化器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科技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及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围绕加快武汉创新型城市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我市孵化器建设将迎来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发展时期。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孵化器的建设,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孵化器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从2012年起,经过5年努力,全市各类孵化器(含加速器和科技孵化产业基地)数和在孵企业总数实现双翻番,孵化器内在孵和入驻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翻两番,进一步加快孵化器建设步伐,为全市科技创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对此,我市正酝酿推出“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坚持扩展孵化器规模和提升孵化器服务能力相结合、坚持孵化器建设和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坚持孵化器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孵化器的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相结合为原则;以打造东湖高新科技企业孵化集群和建设全市9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重点,加强全市孵化器建设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出扶植孵化器发展更新的激励政策,把武汉建成充满创业活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城,为我市科技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新闻推荐
能源管控系统-点
能源管控系统是在“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 和“能...[详情]
能源消耗在线监测
系统概述 查看详情 中国工业能耗水平较之发达国...[详情]
孵化器建设的途径
2012年,是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的一年。孵化...[详情]
高擎孵化器建设旗
科技创新创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国...[详情]
湖北省科技条件共
湖北科技条件共享平台http://www.hbsti.org.cn/...[详情]